那些关于再生资源产业的一些的污名……

无论是从社会效益还是经济属性,无论是今天的减支增收还是明天的可持续发展,再生资源产业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是把整个经济业态形成一个可循环闭环的关键一环。好比一个水车,通过水的流动产生人们所需要的动能,但水流作为可饮用、灌溉功能的资源功效并没有得到体现,而是白白流失了。在这里,就是非闭环的最大缺陷,即无法产生循环的经济效益,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摆在了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做出了系统全面的重大决策部署。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所观种种,无一不是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契机,但并不是所有人所有言论都是利好,再商网在调研中发现,人们对再生资源产业,还是有着诸多污名化的误解:再生资源产业就是收废品的从流程上来讲,的确是回收之后的资源才正视开始了其作为再生资源的历程。所以这句话并不算全错,但生活区域并不是废料产生的唯一途经。再生资源,更稳定高效的来源渠道在于工业加工企业,比如电子电器、钢铁机械、塑料、造纸等等。因此在企业间建立高效的废料回收流通渠道/平台,是再生资源产业长足发展的基础;

城市废品回收人员都是文化、素质低下的人群

很多人对收废品这行有错误的认知,感觉进入这行没有准入门槛,但实际上这个工种非常专业,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再商网介绍,从称重、计量到对废品材料的辨别、估价,再到寻找优质的货源和渠道,与两端讨价还价等等,都称得上是一门学问。所以这个行业实际上是有隐形门槛的,不同的是这个门槛并不在进入行业之前,而是在之后。

废品回收的赚钱模式是低价买进高价卖出。他们回收不同种类的废品,包括废塑料、废钢铁、废纸、废家电,废旧金属,不一而足。大众最耳熟的是高价回收旧手机、旧冰箱、旧空调、旧电视机。他们必须具备极好的眼力来判断废品材料,同时熟知市场价格。除了肉眼可以认出的材料外,金属、塑料类的废品需要用打火机燃烧后,辨别气味才能知道具体材料,这是要从业很多年才能积累出的经验。那些说回收人员都是文化素质低的论调,只是包含了对外来务工人员的优越感和歧视的狭隘情绪,不能代表社会大众。

再生资源产业主要是环保效益,没什么经济效益。

这种言论之中有两个错误,第一就是,环保效益本身就有经济属性。2016年,相关部门考察伊春时强调:“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生产力”、“只要勤劳肯干,守着青山绿水一定能收获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之一。第二,再生资源的价值与原生资源是同等的,如果将成本因素计算在内,那么再生资源比原生资源的价值更大。考虑到原生资源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再生资源的价值还将有更大的加分。

 

田松 | 未来的世界是垃圾做的

作者 田 松(本号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责编 许小编 刘小编

◆  ◆  ◆  ◆  ◆  

北京迅速地进入了炎夏,恐怕有很多家庭已经离不开空调了。空调也是个热源,家家户户厂厂店店的空调一同运转,释放出来的热量足以让大街上的空气长上几度。天越热,越开空调;越开空调,天越热。这种情况叫做正反馈。如果没有约束,正反馈很快就会崩溃。唱过卡拉O和K的人都听到过刺耳的蜂鸣,也是来自正反馈:音箱出来的声音进入麦克,放大,从音箱输出,再进入麦克,再放大,几个回合下来,输出的声音就能割下凡高的耳朵。我的大学电子线路老师讲到这一节时说了一个俗语:“善有善反馈,恶有恶反馈;不是不反馈,反馈时不到。”现代化也是个正反馈:现代化程度越高,要求的物质和能量越多;输入的物质和能量越多,造就更高程度的现代化。这样反馈下去,我们都知道,会导致能源危机,资源枯竭。

但是危机和枯竭只是能源和资源转换链条的一端,在我看来,更严重的问题会发生在另一端:垃圾!

王小波在《白银时代》里开篇就说:“将来的世界是银子的。”他应用了熵增加原理(别名热力学第二定律),根据这个原理,未来总有一天会达到熵极大的状态,我们就会进入到一个处处热平衡的、环球同此凉热的均一世界。由于银子导热最快,有一点点热,就能迅速传遍整个无论多么大块的银子。作为浪漫骑士,王小波就用这个从前富贵现在浪漫的东西做了未来的象征。其实这个浪漫富贵的表述就等同于本文的标题:未来的世界是垃圾做的!

所谓垃圾,就是不能再使用的东西,不能再进入自然循环的东西,就是达到了熵极大的东西。

下面我要讲一点物理。

仍然用空调做为例子。空调的运转需要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外界的能量输入,二是要把废气排出室外。在现在的大众语境中,前者是重要的,仿佛只要有源源不断的能量输入,空调就可以一直运转下去。所以今天我强调一下后者。假如我们发布一项禁令,禁止废气排到室外,你是否还能利用空调让屋子凉爽起来?

理论上,如果废气只能释放到室内,只能使室温越来越高。因为空调是要用电的,用电就必然要放热的。所放之热必然超过所致之冷,不然就成了永动机。所以很简单,我们之所以能够在屋子里享受凉爽,是因为把热量排到了室外,排出的热将会使室外气温上升一点点。于是,那些没有使用空调的邻居就要分担这一点点。如果他不想分担,只好也用空调——让气温再升高一点点。这时,依然没有使用空调的邻居,就要分担两点点了。所以归根结底,空调是凉了自己,热了别人,最后也热了自己。把自己的热量排到邻居家去,把邻居当作放垃圾的沟,正所谓以邻为壑。这种情形在很多场合都有发生。比如丽江拉市海的农民曾对我说:杀虫剂这个东西,一家田里用,全村都得用。谁家不用,虫子就全跑到那家去。改造一下吴国盛的说法:现代化对邻居具有破坏力、诱惑力和胁迫力。

当然,如果不把废气排到邻居家去,我也有一个致冷方案。就是在原来的屋子里隔出一个小间,把废气排放到那个小间里去。这样,在小间越来越热的同时,保持大间的凉爽。此所谓舍小间,保大间也。在这个策略中,人类相对舒适的生活是以牺牲一部分生存空间为代价的。小间之中的废气就是熵极大的黑暗,是完全的无序,完全的垃圾。然而,小间所能容纳的热量是有限的,很快就会超出空调的工作范围。为了使循环维持下去,只有加大小间。这时我们就陷入新一轮的正反馈。小间越来越大,大间越来越小——直到系统崩溃。

这正是我们这个地球的命运。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有限的,不仅资源有限,容纳垃圾的空间也有限!把垃圾送到太空,或者把人转移到太空,都是奢侈的想象。人类为了维持局部的现代化,必须隔出小间来存放垃圾。小间越来越大,地球的有效空间越来越小,人只好盖越来越高的楼。现代化地区,就好比安装了空调的房间,它的现代化,或者凉爽,一是需要源源不断的能源和物资输入,二是需要把垃圾排放出去。把垃圾排出去。这意思就是,以邻为壑,把邻居当作自己的小间。所以中国才会有贵屿这样的专门处理洋垃圾的地方产业。

当然,在我们目前的大众语境中,人们普遍相信垃圾处理场的作用。似乎只要建好处理场,就可以解决垃圾问题,甚至变废为宝。然而,按照《熵》的作者里夫金对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能量总是从能用的变成不能用的,物质总是从可用的变成不可用的。在全球化的物资和能量转化链中,低熵状态的原始森林、矿藏、天然水体,最终必然变成高熵状态的垃圾场。垃圾,是一切物资和能量无可逃脱的宿命。垃圾的处理只能是有限的。分类?废物利用?虽然在一定的程度可以实现,但是,必然有一定比例的垃圾是不能回收的,不能再利用的。这部分垃圾的最后去处,即使在最现代化的国家,也是填埋。垃圾处理能力的强和弱,只是表现为填埋比例的少和多。而同时,越是现代化地区,制造垃圾的能力越强,垃圾总额越大。所以在每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周围,都堆满了垃圾场。即使北京周边,很多垃圾处理场只是垃圾堆放场,买一块地一堆了之,一座座垃圾山高耸巍峨。

这样的垃圾场,就是熵最大的银子,就是我们在地球这个大房子里隔出来的小间。对此,大部分人仍然乐观:等到将来,科学发展了,这些填埋的垃圾还是可以再回收利用的。然而,这个幻想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倘如真的存在这样高级的技术装置,我们把它安装在垃圾场和原始森林之间,岂不是构成了一架巨大的永动机!

在最理想的情况下,人们期望这些垃圾能够老老实实地呆在小间里。甚至人还可以做得更漂亮一点,比如把填埋坑做深,封牢,上面植土,种花,多少可以有点鸵鸟般的自我安慰。人类一边延续并发展现代化,一边让鲜花之下的小间增多,变大,直到铺满整个地球,反馈崩溃。这也许是人类的善终吧。然而,这些垃圾会那么老实吗?最近几十年来,垃圾泄漏、垃圾爆炸之类的事件已经越来越多了。每一个小间,都是一座随时可能爆发的火山。

固态的垃圾尚且如此,更何况那些自由散漫的气态垃圾和液态垃圾?当然,人们对污水处理站也寄托了同样的幻想。对此,环境学者苏杨博士在文章中指出: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的水,也比天然江河被污染最严重的水要脏,因为所谓排放标准,已经考虑了天然江河的稀释能力了。

垃圾问题,将会超出能源问题,成为未来世界最主要的问题。即使能源危机能够解决,垃圾问题仍然无法解决。因为输入越强大的能量,会产生越多的垃圾。我相信,未来的大规模战争,将不是为了到别的地方抢什么东西回来,而是要把垃圾送出去。在我悲观的眼睛看来,人类加速度的现代化步伐,只是使世界更快地铺满垃圾。每当乘火车旅行,看着窗外闪过的田野,和田野上的白色物品,这种感觉尤为强烈。

未来的世界是垃圾做的。

(本文原载于2004年6月23日《中华读书报》,选自稻香园随笔之十一。)

海盐里有塑料?!你不仅用塑料,可能还在吃塑料

最近,绿和君的朋友圈里不断看到这样一条新闻,吓得我瓜子都掉了:一直被认为安全又有营养的海盐,里面竟然含有塑料!

绿和君看了看四周:电脑,键盘,椅子,水杯,饭盒……塑料几乎无处不在,“塑料”、“塑料微粒(微塑料)”和我们每天吃盐都能有关系了?会不会吃着吃着绿和君肚子里囤了个塑料瓶子出来??? 继续阅读“海盐里有塑料?!你不仅用塑料,可能还在吃塑料”

共享经济的高配版,循环经济要来了

在共享圈里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共享是个框,啥都往里装。除了共享单车、共享电动车、共享充电宝、共享睡眠舱、共享雨伞,甚至连共享女朋友都来了。共享经济已经不是什么新鲜名词,满大街都是共享项目。并且,2017年下半年之后,共享经济似乎逐渐式微,曾经颜色都已经不够用的共享单车,如今只剩下小黄和小橙;有脚臭味的共享睡眠舱被叫停;而共享充电宝则变得尴尬。
这个社会,无论是概念还是模式,总是在不断的进化,并进行朝代更迭,无论你曾经多牛,多风头正盛,总会被更先进更厉害的取代。这不,共享经济之后,循环经济来了!
共享经济需要高配版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到底什么是共享经济?
按照释义,简单来说共享经济就是整合线下的闲散或者闲置物品或者服务者,让他们以较低的价格提供产品或服务。对于供给方来说,通过在特定时间内让渡物品的使用权或提供服务,来获得一定的金钱回报;对需求方而言,不直接拥有物品的所有权,而是通过租、借等共享的方式使用物品。
共享经济可以提高社会资源、资金、服务等的循环流通以及效率。这是其最大的价值。但是共享经济它本身并不创造资源。今天市场上众多的共享经济它实质上是租赁经济。任何一种经济或者商业模式,都需要资源创造力、清晰的发展和盈利模式,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这样的经济才会长久。这也是为什么共享经济发展到今天,它需要升级,需要高配版的重要原因。
循环经济恰逢其时
循环经济可谓恰逢其时。
什么是循环经济?相对共享经济而言,它有一个核心的优势,那就是资源创造能力。自己创造资源、利用资源、然后进行可循环再生,保证经济的持续发展,自己就能形成一个完美的生态发展圈。
来看一个案例。这个项目首次将循环经济的概念带到房山,并落地、生长。并且,它将以巨大的力量推动房山新中关村的进程。它就是房山的超级蜂巢,完美演绎循环经济的产业园示范项目。
这个项目,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文化创意、健康服务三大产业核心,将创意型商务办公、企业总部和风情商业街融合,以产业为核心糅合而成产业生态集群,在园区内部,形成产业、商务、商业以及人才、资金、技术的内部良性循环。随着众多产业项目的入驻,这些资本、人才、科技、服务等资源将会越来越强大。加上其本身搭建的产业生态平台资源,将会逐渐形成一个经济引擎。
而处于循环链条上的产业企业衍生出来的商务和商业需求也可以在园区内部得到满足和解决,同时商务和商业也能得到产业需求的滋润。“在超级蜂巢内部,产业、商务和商业就像一个个创新升级的发动机,既集聚了产业人才、资本、商务办公环境、商业体验等要素,又让这些要素充分协调,破解产业经济结构转化和动力转换的难题,释放出源源不断的动能。”
可以说,超级蜂巢营造了一个可以实现造血、互补、反哺的产业生态格局,即便放眼全国,这样的产业格局也是可以引领发展风向的。不局限于自给自足,更取胜于良性发展的引领。超级蜂巢的生态格局恰恰是当前房山打造“中关村南部创新城”所亟需的新鲜血液和力量。
循环经济产业园,释放强大的经济吸附力
循环经济产业园,其强大的力量不仅仅在于对内部生态经济群的凝聚能力,更在于对整个区域乃至社会的强大经济吸附力。
循环经济产业园的代表项目超级蜂巢,正在阐释这一点。其带给房山的远不止循环经济产业园的落地,更重要的影响在于对区域产业生态圈最终形成的推动与引领。目前,中国平安已经正式进驻超级蜂巢产业园,房山最终形成了包含大健康产业、中关村新兴产业、人体干细胞转化基地、云端智能机器人产业、基金小镇等在内的产业生态圈。这些产业形成闭环联动,中关村新兴产业为人体干细胞和云端智能机器人提供人才及科技支撑,基金小镇可以为区域产业提供资金链条后盾,以中国平安为主线的保险大健康产业则为区域产业汇集的高端人群提供保险及健康的全面服务。
超级蜂巢以领先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吸引更多追求品质和生命力的知名企业和优质产业进驻,优质产业积累到一定数量又将刺激品质园区的建设,而品质园区又会吸引更多元的优质产业和企业。这种良性循环周而复始,房山将快速成长为北京新兴产业经济圈。
循环经济产业园,春天将来
循环经济产业园的春天马上就会到来。实质上,各地已经开始有苗头,如北京、上海、江苏、安徽、浙江等地,正在大力创建循环经济产业园,而广东省更是在2016年专门出台了《广东省循环经济工业园认定管理办法》,循环经济产业园成为各大城市争相布局的重要方向。
循环经济是新的经济增长理论,循环经济产业园是实现循环经济的重要手段。循环经济产业明了的前景将吸引越来越多的城市和企业加入,在循环经济产业园中,大企业将提携、牵引中小企业向高层次的经济空间发展,产业结构变动方向与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向保持极高的相关性,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的助推器。
对于未来,循环经济产业园昭示着一个新的热点,一个以循环经济产业为主题的产业新体系正加速成型。

零废弃思考|快递包装 离绿色化还有多远

目前,快递包装过度、循环利用率低等现象普遍存在,给环境带来沉重负担。推进快递包装绿色化,从国家层面到相关企业都已开始行动,采取了研发可降解材料、促进包装循环利用等措施。不过,包装标准滞后、回收循环较难、环保意识不足,仍是三大瓶颈。绿色包装破局,有待政府、企业、消费者形成强大合力。
  一袋1300毫升的洗衣液,包两层气泡袋、卷两圈胶带,加上气泡枕放入纸箱,再在纸箱上卷四圈胶带作井字形固定。这是近日记者在浙江宁波某快递仓库看到的打包场景。
  今年8月,国家邮政局出台《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实施方案》。刚刚过去的“双11”,是方案出台后对快递行业的首次大考。尽管已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快递过度包装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缓解。随着网购井喷而来的天量快递包装,正给环境带来难以承受的负担。
家住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的李民峰这两天收了5个快递,拆开的包装袋、包装箱体积是所买东西的两三倍。李民峰说,“胶带缠得多,泡沫塑料放得多,茶具没有磕碰,这得给好评!”
  陈宏在杭州做韩国化妆品代购生意。走进她的工作点,仓库里放着大量胶带、包装箱以及充气袋。只见她先在快递箱里放一层泡沫纸,再用充气袋将两盒化妆品包裹起来缠上一层胶带,之后垫上一层泡沫纸放进箱中,接着将揉成一团的报纸塞进去填满空隙,最后用胶带在四周缠了五圈。“快递小哥经常将快递扔来扔去地送货,在包装上,我们必须舍得花钱。”陈宏说。
  12日,国家邮政局发布数据,今年“双11”主要电商企业快递订单量达到3.5亿,同比增长59%。根据此前预测,2016年我国将产生300亿个快递包裹,到2018年将达500亿个包裹。与此同时,快递包装回收情况却不乐观。
  “快递盒子留着太占地方,大部分都当垃圾扔了。”李民峰说,小区里大家基本都这么干。据统计,我国目前快递纸箱回收率不到20%,包括透明胶带、空气囊、塑料袋等在内的包装物,大部分被送进垃圾场填埋,这些包装的主要原料为聚氯乙烯,需上百年才能降解;如果焚烧,则会产生大量污染物。
  环保包装成业内新宠,细微减量能节省大量耗材
  面对如此巨大的浪费和污染,业内人士呼吁:重视快递行业的包装绿色化。从国家层面到相关企业,也确实已经开始寻求变化。
  国家邮政局市场监管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已将“绿色邮政”列入2016年十大重点工作,“将从三个方面着手推广绿色包装:一是健全快递业包装法律法规体系,如推动将快件包装列入《循环经济促进法》的强制回收目录。二是制修订快递业包装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三是强化快递业包装日常监管,推动出台快件绿色包装环保标识认定使用和管理办法,探索将绿色包装等环保指标纳入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内容。”据了解,国家邮政局目前已经形成《快递绿色包装应用试点工作方案》,正广泛征求快递企业意见。
  推进包装绿色化,企业的角色不可或缺。在北京邮电大学邮政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赵国君看来,推广绿色包装意义重大,一是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二是将带来生产服务质量的提升和用户体验的升级。
  走进宁波一家名为“吉丰环保科技”的公司,负责人黄吉人给记者展示了他们研发的新型快递填充材料。“这种填充物由玉米淀粉制成,埋到土里或花盆里会自然分解,变成‘液体肥’。”黄吉人介绍,这种新的全降解包装材料,成本只有塑料发泡填充物的一半左右。目前这项技术已经与“菜鸟物流”合作,走入市场。
  义乌多家快递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当地快递企业的电子运单使用率已达80%—90%。
  京东集团包装负责人段艳健介绍,京东投入开发测试全降解材料,采用PBAT和PLA材质,在堆肥条件下3—6个月可完全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我们正在尝试推出可重复使用的安全塑料材质环保箱,买家签收取货后,快递员把箱子按链路流程收回发货仓库,逐步替代快递纸箱。”阿里巴巴菜鸟网络“绿色行动”计划负责人徐俊华说,力争到2020年替换50%的包装材料,填充物为100%可降解绿色包装材料。
  绿色包装会不会大幅增加企业成本?赵国君认为,推广前期企业承担的成本会多一些,但从长远看,环保材料可充分利用运输空间、减少运输损耗,从而使邮政快递企业成本降低,将来环保材料成本低于非环保材料是非常可能的。不过,为了减轻短期压力,仍然需要一些有针对性的举措。比如,最常用的某型号快递袋若采用全生物降解快递袋,每个单价至少上涨0.5元。“需要商家、快递公司和电商平台多方分摊成本。”徐俊华建议,可以给使用降解快递袋的商家打上绿色环保标记,撬动商家率先使用降解快递袋,培养消费者的使用习惯。
  尚需破解包装标准滞后、回收循环较难等瓶颈
  虽然“绿色包装”能实现多方共赢,但在实际推广中却困难不少。据统计,有55.6%的消费者在拿到快件后便将包装丢弃。快递包装标准滞后、回收循环较难、环保意识不足,是阻碍快递包装绿色化的三大瓶颈。
  对于包装标准,北京印刷学院青岛研究院副院长朱磊说,现行标准多为推荐性指标,约束力不强,执行有难度。以全生物降解快递袋为例,徐俊华介绍,“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但目前国家层面标准缺失,造成推广困难。”
  受限于时间和效率,快递公司主动回收包装的意向并不强。“快递员每天至少派送200单快递,上门回收包装会降低效率。而且快递车运能有限,如果都用来放回收包装,哪有空间储存需派送的快递?”圆通北京分公司安保监管部门经理麻雪红很无奈。而且,很多快递包装由于胶带过度使用,消费者只能破损拆封,包装回收循环的价值丧失。
  之所以对快递“五花大绑”,还是怕运输过程中被损坏。减少过度包装,提高快递业的整体技术水平亦是重要一环。《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实施方案》提出,将通过增加培训力度、规范操作流程,避免不必要的过度包装。
  绿色包装也离不开消费者的支持和社会环保理念的提升。“平时快递不少,很多包装我都直接扔了,如果有回收渠道我愿为环保出力。”北京市民付女士说。北京市近邻宝物流服务中心农大店建有专门的包裹拆件台和包裹回收箱,虽然每天有一两百个纸箱回收再利用,但相比庞大的包裹量,回收率依然较低。“还是要靠大家的环保意识。没有环保理念,再多的回收平台也是摆设。”近邻宝副总经理邓庆元表示。
  “绿色包装不再只是一个行业问题,还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邮政管理部门和邮政快递企业义不容辞,同时也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广泛支持,形成强大合力。”国家邮政局市场监管司相关负责人认为。